研究院动态

NEWS

智库观点 | 立足“六大赛道”加快长沙新质生产力发展
品牌宣传办公室2024-03-22发布于湖南
作者信息


《长沙晚报》(2024年3月20日 06版)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构建未来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质生产力在持续深入的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性交汇中形成。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不仅代表着技术上的革新与突破,更象征着经济社会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这是新时代赋予的全新命题,更是地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考题。

      近年来,长沙不断强化以“研”塑城、向“新”发力,加快以科技赋能兴产业、创新驱动强支撑,其雄厚的工业制造基础和澎湃的科技创新动能是长沙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底气。

      长沙的“立”与“破”长沙勇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全面抬高发展坐标,面向全球,向新出发,开启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征程,从“破”与“立”中积蓄更大内生动力。当前,长沙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已取得显著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超级杂交稻、碳/碳复合新材料等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国产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等尖端设施和产品在长沙密集诞生。岳麓山实验室、湘江实验室、芙蓉实验室、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实验室)四大平台全面启航,种业、人工智能、精准医学等领域的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培育。长沙连续三年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一方阵,科技创新正在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长沙的“稳”与“进”立足产业禀赋基础,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长沙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构建了以“4+4+3+3”产业矩阵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形成“2+4+N”产业集群体系,推动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建设再上新台阶。长沙始终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2023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拥有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六大千亿级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先进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关键生产力。依托算力、算法、算据,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落地,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生态加速形成。

      可以看到,长沙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现代化建设上有基础、有成效,但发展堵点也不容忽视,科技创新主体塔尖空缺、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不够、产业基础能力偏弱、关键核心技术掌控不足等问题仍待突破,数字化绿色化深化发展仍存挑战。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长沙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守正创新。从更高起点来看,长沙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还需加快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解开先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束缚,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来看,长沙应持续走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区域融通、绿色发展”六大赛道,加快形成竞争新优势。
 

科技创新赛道:加快科技攻“尖”,构筑新质生产力核心引擎

      深入推进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以强有力的科技创新动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发挥好战略支撑平台作用。以引领性、开放性标准,加快集聚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积极申创长株潭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4+4”科创工程在长项目纳入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大科学装置规划布局。支持建设一批聚焦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和科研服务的新型研发机构。强化基础研究系统部署。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计划,加速孕育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快战略性、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完善“揭榜挂帅”组织方式,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通科技成果供需双方的匹配渠道,建立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企业为主导、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金融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先进制造赛道:推动产业韧链强群,做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坚持先进制造业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作用,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迈上新高度。将工程机械、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培育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产业创新、产业安全及生态建设等方面迈向更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先进储能等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协同创新、集约集聚、提质增效等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支持推动一批优势支柱性产业链提级扬优、价值跃升,一批新兴特色产业链实现重点突破、争优领跑,一批未来产业链实现聚链成势、加速崛起。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实现产业技术、产业链安全自主,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未来产业赛道: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积蓄新质发展潜能

      优先发展长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慧物流等具备一定基础的未来产业,着重强化产业集聚、模式创新和平台建设,推动以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差异化的细分市场催生更多产业技术路线与发展模式。重点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各领域高水平应用,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研发和迭代商用通用大模型。将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与长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政府、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等进行深度融合,实现持续竞争优势和商业增长。探索布局脑机智能、合成生物、氢能、量子计算等赛道,加强前沿技术的多路径探索、交叉融合创新和未来项目孵化创新、迭代。依托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研究院,开展未来科技前瞻研究。主动发掘和培育未来产业领域高技术、高成长、高价值企业。
 

数字经济赛道:激活数字动能,提升产业发展质效

      以数实融合推动行业数字变革。以“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为抓手,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实现数智化升级提质。加快探索数字化变革下的开放式创新和场景应用模式下的产业“质态”转型,推动以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研发管理与研发组织协同。通过降低算力等基础设施使用成本和公共数据合规开放等方式,推动形成完善的多主体协同数字化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先进计算、大数据等一批数字产业“聚链成群”,不断完善算力产业生态,擦亮“算力湘军”名片。发挥数据作为新质生产要素的乘数效应。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深化数据要素与先进制造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加速推进数据确权、数据定价和数据交易等市场机制的建设,依托数字湖南数据运营中心,持续优化数据资产化路径,建立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数据效能评价体系,促进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
 

区域融通赛道:加强协调联动,培育新质发展张力

      发挥长沙辐射引领效应,带动地市协同并进。围绕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打造长株潭都市圈全国重要增长极目标,以长沙担当与作为,带动长株潭及省内地市产业发展协同并进,做强长株潭“一核引领”优势。发挥岳阳通江达海和衡阳老工业基地优势,推进长沙与之优势互补协作,带动“两翼”发展。发挥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战略优势,相关政策延伸覆盖省域其他地市,支持各地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借势升级、多点开花。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区域新质生产力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跨区域融合对接合作,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科创成果和产业转移。推进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高水平协作,加快技术、人才、产品实现高效互通,协同共建优势产业集群。加强省市联动,深入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依托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绿色发展赛道:做好绿色文章,引领可持续发展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长沙作为全国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应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进能源、工业、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低碳技术研发,推动低碳技术以较低成本在行业广泛应用,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减碳降碳标志性工程。充分发挥长沙建筑业和装配式建筑产业优势,促进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碳市场体系建设,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更多绿色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